川渝自贸区法院联合发布国际物流典型案例
为全面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涉外司法协作水平,深化国际运输与贸易规则的丰富与统一,四川自贸区法院与重庆自贸区法院于11月27日通过视频连线共同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川渝自贸区法院国际物流纠纷十大典型案例(中英文双语版)》。这次发布会是两地自贸区法院深化司法协作机制、服务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典型案例为国际物流行业提供法治指引
在发布会上,双方法院基于多年涉国际物流案件的审理经验,共同遴选了10件具有代表性的国际物流典型案例。这些案例涵盖买卖合同纠纷、财产保险合同纠纷、货运代理合同纠纷等多种类型,涉及铁路提单转让规则、陆运集装箱货损责任、跨境电商平台交易规范、不同行政区域国际条约的适用、跨境大宗货物的标准适用等多方面内容。
这些案例不仅为国际物流行业的规范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指引,也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有价值的裁判参考。这一系列成果彰显了川渝两地自贸区法院致力于依法平等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鲜明态度,进一步推动了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法治建设。
服务成渝经济圈,共建开放格局
四川自贸区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四川正围绕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和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基地的目标,加速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此次联合发布国际物流典型案例,正是两地法院坚持“西拓、南进、东接、北融”战略方针的具体实践,通过深化两地自贸区司法协作,统一裁判尺度,为国际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注入了稳定的司法力量。
这些典型案例的发布对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促进西部陆海新通道高效运行具有积极意义。它不仅明确了市场主体在国际物流中的责任与权利,还进一步促进了区域内法治规则的统一。
强化协作 提升司法公信力
两地自贸区法院将持续深化涉外民商事审判领域的协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国际物流案件的审理流程,不断提升司法公信力和裁判透明度。通过强化交流合作,川渝两地法院将携手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更深层次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构建西部陆海新通道提供坚实的司法保障。
此次发布会不仅是一场法律成果的展示,更是一份为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的司法答卷。川渝两地法院将继续秉持司法为民、依法护航的理念,以高质量的裁判服务推动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
免责声明:特邮宝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到您,请联系本网站进行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