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主导制定全球首个冷链物流无接触配送标准
由厦门主导制定的《冷链物流无接触配送要求》国际标准正式发布,这标志着冷链物流行业在国际标准化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这也是全球首个针对冷链物流无接触配送的国际标准,为行业未来发展提供了统一规范和指引。
冷链物流市场增长迅猛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冷链物流总额达6.4万亿元,同比增长4.2%;行业总收入达到4178亿元,同比增长3.6%。在这一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冷链物流的服务品质和安全性备受关注,而无接触配送的创新模式正在成为解决行业痛点的重要路径。
无接触配送:应对健康风险的智慧之选
无接触式冷链物流服务通过技术手段和服务流程优化,避免物流人员与用户、物品的直接接触,有效降低了人员聚集和接触传播的健康风险。这不仅提升了物流服务的安全性,也为消费者和配送人员创造了更安心的环境。
早在2020年,中国便率先在国际标准化组织冷链物流技术委员会(ISO/TC 315)提出了相关标准提案。在此基础上,中方与多国专家协作,共同推动了这一国际标准的制定。
标准引领:覆盖智能物流新兴领域
新发布的标准涉及智能物流相关领域,对冷链物流服务供应商的要求、配送设施设备、操作流程及异常情况处理进行了详细规范。这一标准不仅明确了服务供应商应遵守的具体要求,还为智能物流技术如无人机、机器人分拣系统的应用奠定了技术基础。
该标准的发布将加速无接触配送的普及。通过技术手段降低配送过程中的病毒传播风险;随着智能快递柜、驿站等设施的进一步发展,无接触配送将更加高效,全面满足电商时代消费者对精细化。
厦门力量:从标准制定到行业引领
厦门市标准化研究院作为本次国际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之一,深度参与了多次国际和国内研讨会议。该院还主导起草了国家标准《电子商务冷链物流配送服务管理规范》(GB/T 39664-2020)及行业标准《食品冷链末端配送作业规范》(WB/T 1103-2020),为本次国际标准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厦门市标准化研究院在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的制定上持续发力,推动了我国冷链物流标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为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力量。
未来展望:无接触配送的广阔前景
在智慧物流技术的加持下,无接触配送将成为冷链物流的重要发展方向。随着相关标准的完善和技术的进步,冷链物流服务将变得更加高效、安全、便捷,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体验,同时助力冷链国际物流行业迈向智能化和国际化的新高度。
免责声明:特邮宝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到您,请联系本网站进行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