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DDU像谈恋爱:你只送一半,他得接得住
【DDU这活儿,说白了就是你把戏演到一半,然后下台,剩下的让观众自己鼓掌——听着潇洒,实则不好收场。】
前几天客户一句话甩过来:“这一票我们走DDU,你帮我从工厂拉到目的港码头,剩下我买家搞定。”
我笑了,嘴上说“好的哥”,心里弹幕飘满:“这话听着像‘你帮我把饭烧好,我负责吃’——可问题是,你买的菜我还得提前验毒。”
走DDU,说白了,就是你把货送到买家的国家,但别碰人家地盘。听起来你是“货送一半就抽身”,实则你得像个剧场布景工,从搭台、拉幕到安排座位,全都得你来。
你负责送到码头,但你不能啥都不问。你要是问少了,锅可能就全烫你手上。
开工之前,先别急着发货,先把这几个关键资料从买家那边撬出来:
【目的地资料清单】(没有它们,柜子可能直接在港口打地铺):
收货人真实公司注册信息:得是合法的,海关那边有备案的。别拿个“旺旺有限公司”糊弄我。
进口税号 / 海关编码:这玩意儿是他们进门的门禁卡。没有,别说柜,连影子都进不去。
目的港清关代理联系方式:谁来提柜?谁来付钱?不能靠“说了算”,得靠“写了算”。
进口许可、商检批文(如适用):尤其是啥吃的、用的、摸皮肤的。你不问,买家装死,你可能被退运。
收货人联系方式三件套:电话、邮箱、微信(最好带真人照片)——码头那边找不到人,柜子就滞箱生花。
谁负责交目的港杂费:这事儿不说清,到时候码头费、换单费你掏,客户说“你没讲过”。
准确的提单收货人英文信息:别搞成“看不懂英语的收件人”,柜子真没人敢放。
特殊注意事项:比如当地不收实木托盘、不收中性标签、有宗教禁忌……这些雷,早说能避,晚说就炸。
再说咱这边操作流程,听我一句劝,别觉得简单:
提货要留底,拍照、封箱、签字一个都不能少——防止“我没收到那个货”的老戏码上演。
拖车进港要谨慎,车队靠不靠谱,这时候见分晓。临时拉货的,容易“半路抛锚+电话停机”。
报关要清清楚楚,B/L、CI、PL这些单证别出错,别让海关“咔嚓”一下查你全柜。
港口操作按节奏走,VGM报送、舱单录入、订舱信息核对……一个错,整船延误。
目的港联络要到位,到港前三天就得通知买家准备提货清关,不然你这船靠了,柜子搁岸边吹海风,滞柜费你来掏?
你以为DDU只是物流术语?它是一场有始无终的舞台剧:你演前半场,后半场全靠对方即兴发挥。演好了,掌声雷动;演砸了,骂声你来收。
兄弟,DDU不是甩锅,是甩了也得记得在哪接回来。你得演戏,也得备战;你要送货,也要管人。
——江湖行货,别只看价格,看得清责任划分,才是老炮的做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