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苏浙皖联手,如何打造国际物流高质量发展新样本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引起广泛关注。物流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经脉”,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扮演关键角色。值得注意的是,长三角区域率先推出了全国首个跨省域物流降本增效方案——《长三角区域物流提质增效降本行动方案》,成为探索区域协同优化物流体系的先行者。
聚焦长三角:降低物流成本的创新之举
《长三角区域物流提质增效降本行动方案》明确了7大行动、37项举措,致力于通过优化区域物流基础设施、推进多式联运、加强物流科技创新、提升国际物流网络等多方面措施,为企业释放更多发展空间。
区域物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其中的基础。为打通物流网络堵点,沪通铁路二期、宁芜铁路扩能等工程正在加速推进。同时江苏“两纵三横”航道的全面联网,以及浙北集装箱主通道的三层船舶通行能力,为长三角物流一体化夯实了基础。
多式联运的优化成为降本增效的有效手段。宁波舟山港率先探索“一单制”模式,通过中远海等航运公司实施全程运输提单,显著减少企业物流管理成本;江苏淮安试点“一箱到底”,降低了货运时间;合肥开通的铁海联运班列更是将国内运输成本削减近一半。
破除堵点卡点,释放区域协同新潜力
物流成本的优化不仅依赖基础设施,更需要制度创新。“联动接卸”模式的推广让长三角三省一市的多个港口与上海洋山港实现“一体化”操作。这种创新协作模式,通过“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使单个集装箱进出口成本分别下降200元至400元,为企业带来了切实红利。
推动高质量发展
通过该方案的实施,长三角在物流成本和效率上持续发力,形成了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标杆。作为国内物流成本相对较低的地区,长三角仍对标国际先进,探索出一条具有示范意义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这一行动不仅释放了企业发展空间,更为全国其他区域提供了实践经验。长三角的经验表明,区域协同、创新驱动是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经济运行效率的重要抓手。这种“先行先试”的模式有望进一步推广,为中国国际物流体系的全面升级注入强大动力。
免责声明:特邮宝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到您,请联系本网站进行相关处理。